本帖最后由 緣來緣去 于 2020-12-14 17:25 編輯
保障青少年健壯體魄 夯實大中華奮進基礎
——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典型(3) 陳治贈 2020年12月 14日
少年強則國家強!這是舉國上下一致的共識。
少年強,強什么?首先是堅定愛國愛鄉愛家的傳統理念,這是學會做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其次是求取扎實的歷史、文化和實踐知識建設新時代,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第三是保障青少年的健壯體魄,這是中華民族永保青春,砥礪奮進的基礎。
我國的教育改革何去何從?是關系民族命運的重大課題。目前,教育“偏食”的現象相當突出,其中: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在持續下降的問題,已到了非群起而攻之不可的地步。
據2006年8月19日舉行的“首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論壇”的數據顯示:中國學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視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為七成六,大學生高達八成三。據稱:“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已連續26年下滑,這個勢頭尚未停止(來源:2012-03-29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要體現于:1、肺功能指標維持低水平;2、超重和肥胖現象嚴重;3、近視發生率繼續增加;4、速度、力量素質增長趨于停滯;5、耐力素質柔韌素質低谷徘徊;6、血壓調節機能不良比較普遍等6個方面(來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等相關《體質調研》及《分析報告》)。
這是舊的數據,筆者對2012后新的數據不了解,現狀如何?特別是家鄉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找不到數據,不敢妄議。縱觀汕尾市的中小學,體育設施配套不完整,體育課不健全,很多學生連最簡單的“引體向上”項目都不懂,做不了,則是不爭的事實。
學校教育對學生健康體質的忽略,原因多方面。家長的溺愛,養成了子女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體質和驕嬌二氣;繁重的課業,壓抑了孩子對體育興趣的追求,學校環境和師資配置的窘迫,再加上應試教育,以及沒完沒了的中心任務,制約了學校體育教育的本能,對于安全問題的恐懼,則束縛了學校放開體育鍛煉的手腳……。
新時代的學校教育,絕不能讓下一代帶著救心丹去喊口號,更不能讓下一代背著藥罐子去沖鋒陷陣。青少年沒有健壯體魄,大中華奮進就缺失堅實基礎。地方黨政及教育行政部門,到了應該清醒的時候。
在汕尾市,有不少努力增強學生健康體質的學校,海豐縣仁榮中學堪稱典范。
1999年仁榮中學創辦,率先在全市建造環道400米、直道100米塑膠跑道的標準運動場。設4個草坪足球場,7個標準藍球場和4個排球場。單、雙桿,跳馬,跳遠、跳高等設施齊全。有集乒乓球和羽毛球及比賽功能的室內訓練館。配備有教學經驗的體育老師,學校的體育教育蓬蓬勃勃,不斷增強學生的健康體質。引導學生德、智、體同步發展。同時,成功舉辦汕尾市第3屆、第4屆;海豐縣第12、13、14屆學生運動會;海豐縣全民健身運動會及“仁榮杯”足球聯賽和羽毛球聯賽等大型體育賽事,社會的好評如潮。尤令人擊掌贊譽的是,堅持毎天組織不同年級學生課間列隊繞運動場進行千米以上長跑,建校至今從不間斷,成為該校的傳統習慣。(圖片攝于仁榮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