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時代,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重要程度,和每天人們吃飯、喝水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需要品。正如日子好起來的男男女女熱衷養生一樣,人們無時不刻不在關注教育的質量和教育的公平。顯著的特征就是,每天都在消化各種各樣的教育矛盾。
我們幾乎每天都被各種教育矛盾的信息糾纏。老師懲罰學生的,家長打教師的,退出家長群的,學生舉報導師的,師生不正當關系的……,據說某些地方政府熱線,大量是舉報學校的。一年365天,似乎沒有休息日。也就是說,關于教育的矛盾從歲首貫穿到年末。有的教育矛盾還很狗血。
從沒有一個時代,人們這么關注子女的教育問題;從沒有一個時代,人們這么關注教育公平。獨生子女時代已經全面影響社會,即三獨時代,教師是獨生子女,學生是獨生子女,學生家長也是獨生子女。盡管教育均衡化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現象將長期存在。教育投資成為家庭最大的一項投資,甚至昂貴的房產也成為教育投資的附屬。“學生家長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教育的需要”的剛需是無法全面滿足的。尤其是偏遠和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和大城市以及城鎮形成了較大差別,可以這么說,社會賦予教育的期盼值,有些已經超出了學校的承受范圍。例如,關于老師教學的方法,是教育專業問題,家長是不能隨意干涉的。
教育很容易演變為對社會不滿的焦點。
入園難入園貴的焦慮,長期困擾著年輕的夫婦們,一度流傳“入園難,難于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的收費”,教育發達地區,例如北京等地,新建擴建大量學前教育機構,全面實施普惠園,但其他各地的舉措參差不齊。隨著二胎潮來臨,這個矛盾依然不會有效緩解,會長期潛伏;隨之而來的是小升初,小升初已經升級為升學的主要矛盾,很多年輕人在孩子剛出生,甚至沒有懷孕,就把小升初當作了人生的主要焦慮,殫精竭慮。小升初的焦慮如同病毒,互相傳染,焦慮的范圍在無限擴大,導致焦慮的成本在無限擴大。主要原因在于全國各地優質高中和老牌的985和211大學優質教育相對匱乏,導致升學的壓力前移到了小升初階段。
教育成為家庭投資的主渠道,當然也是家庭關注的核心點。孩子的教育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全家緊張,在學校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家長就升級為重要問題,這種問題往往就是家校矛盾的重心。在學校看來一些不是事情的事情,例如老師的課堂教學方法、課堂紀律、作業布置、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問題、老師對學生從懲戒等等,往往成為家長投訴的熱點。
人們對高質量優質教育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優質教育不可能全面均衡的,這是由教育的規律決定的。教育矛盾長期存在,這需要社會、家長、學校等多方合力,尊重教育規律的范圍內,理性解決各種教育矛盾。
|